去看文学 > 一路隋行 > 第161章 意外收获

第161章 意外收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去看文学 www.qk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天会有三更,时间分别在11点、18点和22点,明天起调整每天更新时间,分别定在11点和20点,感谢各位书友的订阅和支持)李渊自从率领一百千牛军士进驻自己府中之后,可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有求于自己,杨广大感新奇,随口答道:“表兄请讲,但凡我力所能及,必不叫表兄失望。最快更新访问:щщщ..com 。”

    “殿下已经皇上诏准开府建衙,今日又‘蒙’皇上赏赐铸钱炉,眼瞅着就要配置僚属,出镇并州,我虽不才,愿充做僚属,辅佐殿下,朝廷效命。不拘长史、司马,但能为殿下出谋划策,略效绵薄,叔德无有不从。”似乎是意识到有求于杨广,李渊再次改变称呼,一本正经地说道。

    杨广对此的第一反应是:李渊知道了长姐剪发拒嫁的消息。可他眯起眼睛观察着李渊,却见他面带笑容,未见有一丝不虞之‘色’,旋即又想到:亲王府中的长史、司马俱属高佐之吏,李渊虽然爵居唐国公,但却只是个从五品的千牛备身,一旦做了自己府中的长史、司马,不就可以加官晋级了吗?原来,他打的是这个如意算盘哪!

    “能与表兄共事,阿纵当然求之不得。”三个多月下来,杨广已学会了怎样对付李渊这样的人,口是心非地答道,“可是,好像为藩王选配僚属,是吏部该管之事,我做不得主的吧。”

    说到这儿,恰巧望见鲜于罗引着鱼俱罗走进殿来,忙笑着补充道:“请表兄放心,如果父皇问起我来,我会向他老人家举荐表兄的。”

    李渊眼见得曾被自己拦在晋王府‘门’外的鱼俱罗满面红光,大摇大摆地走进正殿,心中暗恼守‘门’的军士擅自放人进府,却碍于有求于杨广,不便立即驱逐鱼俱罗出去,遂向杨广抱拳说道:“那就先谢过殿下成全了。殿下有公务要谈,在下不宜在此逗留,先行告退了。”

    待李渊离开正殿,杨广看着‘精’神抖擞的鱼俱罗,忍不住打趣他道:“鱼将军气‘色’不错嘛,敢情这几日有什么喜事找上‘门’吗?”自三天前长安宫一别,他就没见过鱼俱罗的影子,‘私’心里以为鱼俱罗一定和袖红闺房缠绵,相处得如胶似漆,顾不得登‘门’来见自己,故有此一问。

    鱼俱罗却是因近日听说了杨广被诏准开府建衙的消息,心中盘算着清查石屋院,自己算得是立下了首功一件,怎么着杨广也会在皇帝面前保举自己做个禁军都督什么的吧,从此以后自己便可从八品小吏升做七品武官,正儿八经地当回禁军将佐了。

    今天鲜于罗奉杨广之命到大庄严寺来调取石屋院中众人的供词,鱼俱罗急‘欲’趁此机会面见杨广,探听一下自己立功受赏的消息,所以借口供词散‘乱’,恐杨广不易看懂,执意要亲自前来向杨广解说供词。

    “王爷的喜事就是老儿的喜事。老儿恭喜王爷开府建衙,今日又得皇上赐炉。”鱼俱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在杨广面前弓着背,活像一只大狗熊,讨好地说道。

    杨广毕竟涉世未深,没有一眼瞧破鱼俱罗心底里的那点儿事,当下并不理会鱼俱罗向自己道贺,开‘门’见山地向他问道:“石屋院众人那晚的口供在哪儿,快拿给我看。”

    鱼俱罗闻言面‘色’一黄,心中猜想:这位小王爷不会只想着自己开府建衙,擎功受赏,全然忘记了自己首先发现石屋院的功劳吧。心里虽不免失望,脸上却不敢流‘露’出任何的不满,忙抱拳向杨广解释道:“那晚石屋院内所有人的口供十分凌‘乱’,且所涉多是与‘花’姑等南陈‘奸’细以及会真大师之死无关之内容,老儿担心王爷一一审阅,难免劳神,因此......”

    “少要啰嗦,我每一份口供都要亲自过目。”杨广不耐烦地打断鱼俱罗,招手示意鲜于罗把带回的所有供词统统拿进来,供自己审阅。

    “那,那也成。我就守在王爷身边,如果王爷眼睛累了,老儿为王爷一份一份地读上一遍就是。”鱼俱罗咂嘛咂嘛嘴‘唇’,改口说道。

    鲜于罗带着两名王府护卫将满满一口袋供词抬进了正殿,和鱼俱罗一道,几个人共同服‘侍’着杨广逐个地审阅石屋院众人的供词。

    果然,确如鱼俱罗所说,那晚在石屋院被屈突通所带禁军查到的大部分是到石屋院寻欢作乐的胡商,他们大多在长安西市当中拥有一两家至五六家不等的店铺,每晚来石屋院,不单单是为了嫖宿、作乐,同时也有借此机会大家彼此之间聊聊生意的意思在其中,因此,除了有关各人的家世、出身以外,他们的供词无一例外地都集中在了两个方面:首先当然是在石屋院中由哪位姑娘作的陪,宿在哪个房间,是否知道‘花’姑的身世、底细等等;其次就是和他们所做生意有关,无非是一些当晚和哪位胡商聊了些什么生意之类的内容。

    杨广一连翻看了十几份胡商们大同小异的供词,就已经失去了耐心,吩咐鲜于罗道:“找些在‘花’姑手下谋生的欢场‘女’子的供词我看。”

    在石屋院中讨生活的那些个姑娘们的供词相较胡商们的供词,可就有趣多了。

    由于当晚,屈突通传下将令,要麾下军士们重点对这些姑娘进行讯问,希望从她们口中获得更多的有关‘花’姑的线索,因此,这些姑娘的供词内容牵涉甚多,其中除了各自在石屋院都接待过哪些客人,其中有没有身份、来历不明之人以外,每个人都会被问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对‘花’姑其人,了解多少?

    在六七十位依靠出卖‘色’相谋生的姑娘们中,足足有八成以上提供了和那晚袖红所说一致的信息:‘花’姑并不是位胡姬,她头上戴的是金‘色’假发。除此之外,有两三位姑娘提到,据她们所知,‘花’姑出身岭南苗裔,身负武功,似乎和苗族部酋家还沾亲带故。

    这一发现,对杨广来说太重要了。如果据此能够确定‘花’姑的出身、来历的话,那么接下来对万善尼寺的排查范围又将大大地缩小,这实在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